当前位置: 首页» 课程» 华北电力大学» 研究设计
课程名称: 纳米技术与能源工程 讲师:文东升 开课时间:长期 我要学习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纳米技术与能源工程
课程背景
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实现根据人类意愿逐个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科技最早的梦想。
1984年德国物理学家格莱特(Grant)制得了只有几个纳米大小的超细粉末,包括各种金属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超细粉末。

1991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碳纳米管,并发现其质量仅为同体积钢的1/6,强度却是钢的10倍,因此称之为“超级纤维”。这一纳米材料的发现标志人类对材料性能的发掘达到了新的高度。
1999年,纳米产品的年营业额达到500亿美元。

培训收益
表面与界面效应
纳米线
指纳米晶体粒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表现为直径减少,表面原子数量增多。
超微颗粒的表面具有很高的活性,在空气中金属颗粒会迅速氧化而燃烧。如要防止自燃,可采用表面包覆或有意识地控制氧化速率,使其缓慢氧化生成一层极薄而致密的氧化层,确保表面稳定化。利用表面活性,金属超微颗粒可望成为新一代的高效催化剂、贮气材料和低熔点材料。  
小尺寸效应
当纳米微粒尺寸与光波波长,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它的周期性边界被破坏,从而使其声、光、电、磁,热力学等性能呈现出“新奇”的现象。随着颗粒尺寸的量变,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颗粒性质的质变。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对超微颗粒而言,尺寸变小,同时其比表面积亦显著增加,从而产生如下性质:
1、特殊的光学性质
所有的金属在超微颗粒状态都呈现为黑色。尺寸越小,颜色愈黑,银白色的铂(白金)变成铂黑,金属铬变成铬黑。由此可见,金属超微颗粒对光的反射率很低,通常可低于l%,大约几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消光。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制造高效率的光热、光电转换材料,以很高的效率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能。另外还有可能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红外隐身技术等。
2、特殊的热学性质
固态物质在其形态为大尺寸时,其熔点是固定的,超细微化后却发现其熔点将显著降低,当颗粒小于10纳米量级时尤为显著。超微颗粒熔点下降的性质对粉末冶金工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3、特殊的磁学性质
纳米材料
在研究纳米材料过程中科学家发现鸽子、海豚、蝴蝶、蜜蜂以及生活在水中的趋磁细菌等生物体中存在超微的磁性颗粒,使这类生物在地磁场导航下能辨别方向,具有回归的本领。
小尺寸的磁性超微颗粒与大块材料显著不同。大块的纯铁矫顽力约为 80安/米,而当颗粒尺寸减小到 2×10-2微米以下时,其矫顽力可增加1000倍。若进一步减小其尺寸,大约小于 6×10-3微米时,其矫顽力反而降低到零,呈现出超顺磁性。
利用磁性超微颗粒具有高矫顽力的特性,已作成高储存密度的磁记录磁粉,大量应用于磁带、磁盘、磁卡以及磁性钥匙等。利用超顺磁性,人们已将磁性超微颗粒制成用途广泛的磁性液体。
4、特殊的力学性质
美国学者报道氟化钙纳米材料在室温下可以大幅度弯曲而不断裂。研究表明,人的牙齿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强度,是因为它是由磷酸钙等纳米材料构成的。呈纳米晶粒的金属要比传统的粗晶粒金属硬3~5倍。金属—陶瓷复合纳米材料则可在更大的范围内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质,其应用前景十分宽广。

超微颗粒的小尺寸效应还表现在超导电性、介电性能、声学特性以及化学性能等方面。[2]
量子尺寸效应
当粒子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连续态分裂成分立能级。当能级间距大于热能、磁能、静电能、静磁能、光子能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会出现纳米材料的量子效应,从而使其磁、光、声、热、电、超导电性能变化。
纳米粉末中由于每一粒子组成原子少,表面原子处于不安定状态,使其表面晶格震动的振幅较大,所以具有较高的表面能量,造成超微粒子特有的热性质,也就是造成熔点下降,同时纳米粉末将比传统粉末容易在较低温度烧结,而成为良好的烧结促进材料。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纳米粒子的磁化强度等也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过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这种被称为纳米粒子的宏观量子隧道效应。[3]
纳米材料 - 分类方法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材质
纳米材料可分为纳米金属材料、纳米非金属材料、纳米高分子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其中纳米非金属材料又可分为纳米陶瓷材料、纳米氧化物材料和其他非金属纳米材料。
按纳米的尺度在空间的表达特征
纳米材料可分为零维纳米材料即纳米颗粒材料、一维纳米材料(如纳米线、棒、丝、管和纤维等)、二维纳米材料(如纳米膜、纳米盘、超晶格等)、纳米结构材料即纳米空间材料(如介孔材料等)。
按形态
纳米材料可分为纳米粉末材料、纳米纤维材料、纳米膜材料、纳米块体材料、,以及纳米液体材料(如磁性液体纳米材料和纳米溶胶等)。
按功能
纳米材料可分为纳米生物材料、纳米磁性材料、纳米药物材料、纳米催化材料、纳米智能材料、纳米吸波材料、纳米热敏材料、纳米环保材料等。
纳米材料 - 制备与合成
纳米材料纤维
材料的纳米结构化可以通过多种制备途径来实现。这些方法可大致归类为两步过程和一步过程。
两步过程
将预先制备的孤立纳米颗粒结成块体材料。
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微波等离子体、低压火焰燃烧、电化学沉积、溶胶一凝胶过程、溶液的热分解和沉淀等,其中,PVD法以“惰性气体冷凝法”最具代表性。
一步过程
将外部能量引入或作用于母体材料,使其产生相或结构转变,直接制备出块体纳米材料。诸如,非晶材料晶化、快速凝固、高能机械球磨、严重塑性形变、滑动磨损、高能粒子辐照和火花蚀刻等。[4]
纳米材料 - 研究进展
中国取得纳米材料成果如下:
定向纳米碳管阵列的合成
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解思深研究员等完成。他们利用化学气相法高效制备出孔径约20纳米,长度约100微米的碳纳米管。并由此制备出纳米管阵列,其面积达3毫米×3毫米,碳纳米管之间间距为100微米。
氮化镓纳米棒的制备
由清华大学范守善教授等完成。他们首次利用碳纳米管制备出直径3~40纳米、长度达微米量级的半导体氮化镓一维纳米棒,并提出碳纳米管限制反应的概念。并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戴宏杰教授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硅衬底上碳纳米管阵列的自组织生长。
准一维纳米丝和纳米电缆
由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张立德研究员等完成。他们利用碳热还原、溶胶-凝胶软化学法并结合纳米液滴外延等新技术,首次合成了碳化钽纳米丝外包绝缘体SiO2纳米电缆。
催化热解法制成纳米金刚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等完成。他们用催化热解法使四氯化碳和钠反应,以此制备出了金刚石纳米粉。[5]

【授课时间】
90 min
【学员对象】
全体人员

课程大纲
一、伦敦大学及女王学院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二、未来50年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能源利用中的挑战和机遇
四、能源利用和污染物控制中的纳米技术
五、低碳能源和CO2捕获与封存中的纳米技术
六、充满朝气的新兴学科:纳米能源工程




文东升

文东升 男,生于1975年10月,工学博士,伦敦大学玛利女王学院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院Reader(候任教授)、纳米能源工程实验室主任和黔英清洁能源中心主任。 文东升博士199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在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2003年被利兹大学化工系颗粒技术研究所和约克郡生物科学开发中心分别聘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和研究员,期间协助创办了利兹大学纳米制造中心,开发了一套研究微颗粒能源传输现象实验装置,2005年获利兹大学特别成就奖。2006年被伦敦大学玛利女王学院工程材料科学学院聘为讲师,创建了以新能源和材料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纳米能源工程实验室;2007年晋升Senior Lecturer,2009年被破格提升为Reader。 文东升博士现领导一个由讲师、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组成的10余人研究团队,致力于纳米能源工程、新型能源工程和二氧化碳捕获技术的前沿研究。已在相关领域的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所发表文章被SCI收录46篇(被SCI引用近600次)。文东升博士现为3个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partic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anufacturing 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and Nanoengineering)编委和2个国际期刊客座编委;并在10余个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委员或理事。 此外,文东升博士还致力于推动中英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于2004-2006年担任旅英华人化学化工协会主席,主持召开了第12届和第13届旅英华人化学与化工协会年会;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2005-2009年四次带团赴贵州进行学术交流和援助,与贵州大学共同组建了“黔英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并于2007年起任该中心主任;2006-2007年连续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和第二届“贵州国际清洁能源研讨会;作为发起人之一,参与组织召开了两届中英颗粒技术论坛。目前,文东升博士还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引智计划)“煤的清洁转化与高效利用”项目的英方核心学术骨干。